板桥霜迹

聊与东坡 闲言 丝雨

主页

误入花丛   词谱


真个是超然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 

读苏辙《超然台赋》,查知"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",语出《道德经》二十六章。
关于超然台,苏轼有词两阕,又有《超然台记》一篇。
超然二字大意是:
虽红尘繁华,却超然自处。
所谓自处,无外乎:
我与自然,我与他人,互为依存,不相践踏,不相妨碍。
遇不顺心,放得下,自宽容;
与他人争,不相践,互宽容;
临天地,敬造化,不相隘,天宽容;
得宽容,物我相忘,方能超然物外。

后面译东坡两阕关于超然台的词,作为闲趣,与大家分享。
其一、
望江南
超然台作      苏轼

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
试上超然台上看,
半壕春水一城花,烟雨暗千家。
寒食后,酒醒却咨喈。
休对故人思故国,
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。

译:
春还在,风轻轻吹拂着细柳;
初次登临这超然台上,望见:
浅浅半池水,满满一城花;
烟雨朦胧,轻纱般遮掩着,
市井和乡野的万户千家。

一醉方休后,已过了寒食节,
酒醒后,不禁茫然叹息。
面对故乡人,不再思故乡;
先开一包新茶招待老朋友,
饮酒作诗也要乘着这好时光。

后记:
前阕,写春风细柳,登超然台,春水春花,城市乡野一片春色,也为自己治下政绩卓然,而欣然。
后阕,写与故友畅饮,一醉方休,醒来后虽有叹息,面对故乡人,聊慰相思,新茶待友,有酒有诗,快哉春光!
注:
东坡知密州时,修筑城上高台。弟苏辙给与命名超然,并作《超然台赋》,后苏轼作《超然台记》。一赋一记,都脍炙人口,苏轼《超然台记》尤妙。
壕,护城河,又称池。
寒食,寒食节原发地是介休绵山,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(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)。
春秋时,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,带着母亲隐居介休绵山。
重耳烧山逼他出山为官,结果母子被焚。
晋文公为悼念他,下令在子推忌日(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)禁火寒食,形成寒食节。
大致到了唐代,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。

其二、
江城子   苏轼

前瞻马耳九仙山,碧连天,晚云间。
城上高台,真个是超然。
莫使匆匆云雨散,今夜里,月婵娟。

小溪鸥鹭静联拳,去翩翩,点轻烟。
人事凄凉,回首便他年。
莫忘使君歌笑处,垂柳下,矮槐前。

译:
前望马耳山和九仙山,
郁郁葱葱与苍天连成一片;
身在城墙的高台上,
漫天晚云下,我心超然物外。
不要因那云雨匆忙散去,
今夜里有那勾人遥相思念的月亮。

小溪畔的鸥鸟和鹭鸟,
曲趾悠闲,或相随游弋,
翩翩起飞的,掠起轻薄的水烟。
回想孤寂冷落的境遇,已是陈年往事。
不要忘记我们唱咏谈笑的地方,
就在那婆娑垂柳下,低矮的槐荫前。

后记:
远望风景,心已超然,
若无云雨,明月又惹凄然相思。
近观鸥鹭悠闲,又见飞鸟纷飞,
叹往事不堪回首,记谈笑欢歌。

注:
马耳山、九仙山、超然台在山东诸城。
城上高台,指超然台,也在山东诸城。
此词作于东坡知密州任上,密州就是现在的诸城。
联拳,指飞禽一脚收拢如拳,曲于胯下,单脚立于浅水或陆地上,悠闲的样子。
使君,地方行政首长,此处是东坡自称。

版权所有  上海擎科仪表电子有限公司   沪ICP备09050362号

网页更新时间:2016-07-13 16:00: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