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萨蛮
买田阳羡 苏轼
买田阳羡吾将老,从来不为溪山好。
来往一虚舟,聊从造物游。
有书仍懒著,且漫歌归去。
筋力不辞诗,要须风雨时。
译文
买田阳羡,我将在此终老;
从来不是为这里山水秀美。
往来乘一只轻捷小船,
姑且随着四季游山玩水;
有书也懒得触碰,
一边随意吟唱着回家;
乘着筋力尚可,
享受斜风细雨中的诗意,
做个披蓑衣戴箬笠的钓翁。
译后记:东坡买田阳羡,家喻户晓;
但东坡终究未能归隐阳羡,人生憾事,不过如此!
东坡有不少田园闲逸的词,与阳羡有关联。
那正是他的归隐梦!
注:从来不为溪山好,也有版本是:从来只为溪山好;我认为"从来只为溪山好"不是原意。
苏轼家乡在四川峨眉,有山有水;都知道月是故乡明,东坡思乡恋乡,常溢于言表。
醉落魄·离京口作,他如是说:
轻云微月,二更酒醒船初发。孤城回望苍烟合。记得歌时,不记归时节。
巾偏扇坠藤床滑,觉来幽梦无人说。此生飘荡何时歇?家在西南,常作东南别。
人生无奈,可见一斑。从来只为溪山好,语意不通。
而况苏轼当时有很多朋友邀请他作邻居,且都为山水胜地。如范蜀公(范镇)、柳仲举和佛印等,他都婉言致谢。
在宜兴常州一带也有几位挚友(当年的同科进士),同在太湖之滨,往来便捷也是一个原因,不能只为溪山好,还有人情浓。
再者东坡更愿意,披蓑衣戴箬笠放浪江湖;虽然东坡曾有: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词句,那也实属无奈。
为儿孙谋块福地,断不可只为溪山好。作为江南人,常州人,宜兴人可能选择"从来只为溪山好"。我喜欢东坡词,也深爱他对蓑衣箬笠的向往,所以不这么认为。当然,不必求同,况且也不影响对这阕词的欣赏。 |